网上科普有关“如何搭建测试环境”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如何搭建测试环境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测试环境是QA开展测试工作的前置条件。稳定和可控的测试环境,可以使测试人员在执行测试用例时无需花费额外的时间去维护。有些公司运维或者研发部门会帮忙准备好测试环境,但是QA如果一味依赖其他部门,会局限测试工作的开展。
一、什么是测试环境
测试环境,指为了完成软件测试工作所必需的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设备、历史数据的总称,简而言之,测试环境=硬件+软件+网络+数据准备+测试工具。
硬件:指测试必需的服务器、客户端、网络连接等辅助设备。
软件:指测试软件运行时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及其他应用软件。
网络:指被测软件运行时的网络系统、网络结构以及其他网络设备构成的环境等。
数据准备:一般指测试数据的准备。测试数据会在测试用例设计的阶段设计好,然后软件运行的时候,作为软件输入去验证软件功能。如果是少量、正常的测试数据,可以直接通过手动方式模拟出来,如果是大量的用户数据的模拟,可以借助测试工具来构建。
测试工具:工具是辅助测试的好帮手,针对将要做的测试类型,可选择合适的工具让我们的测试事半功倍。比如接口测试,可以选择Jmeter或者postman;抓包工具,可以选择fiddler,wireshark等。
二、搭建测试环境的原则
1. 真实
要求测试人员尽量模拟用户的真实使用环境。我们应该选用合适的操作系统和软件平台,了解符合测试软件运行的最低要求及用户使用的硬件配置,考虑到与其他软件共存时,是否能正常运行等。
2. 无毒
若搭建的测试环境感染病毒,会导致测试软件经常出现莫名的崩溃,运行不起来等现象,导致测试中断。使用正版杀毒软件防止病毒感染测试环境,保证无毒环境。
3. 独立
测试过程中要确保我们的测试环境独立,避免测试环境被占用,影响测试进度及测试结果。有时开发人员为确定问题会使用我们的测试环境,这样会打乱我们的测试活动。为避免这种情况,测试环境与开发环境应相互独立,开发人员根据缺陷表单,在开发环境中复现和定位问题。
4. 可复用
当我们刚搭建好测试环境,安装测试软件之前及测试过程中,对操作系统及测试环境进行备份是必要的。在当测试环境遭到破坏时,可以恢复测试环境,避免测试数据丢失,出现不可预知的问题。
三、如何搭建测试环境
1.认识LNMT架构
这里主要介绍测试环境服务端的部署。不同公司的服务端部署都不一样。互联网公司比较典型的部署框架LNMT(Linux+Nginx+Mysql+Tomcat)如下图:
浏览器和APP端是通过HTTP协议跟服务器进行交互的。
Nginx,有些公司也用Apache。这是常用的HTTP服务器和反向代理服务器。Nginx是用来提供静态资源的服务,Nginx接收到来自浏览器的请求以后,判断这个请求是否是静态资源(以JS、CSS、HTML、PNG等结尾的静态文件),如果是,则Nginx直接返回相应文件;如果不是静态资源,是动态请求,比如,请求某一个日志的内容,则Nginx会把请求转发给Tomcat来处理。
Tomcat,是处理动态的HTTP请求,调用各种其他服务,完成相应的任务,并返回HTTP响应给Nginx。如果涉及到写日志、读日志等数据相关的操作,就需要对数据库进行读写。另外,由于这些动态请求也会依赖一些第三方服务,比如说要调用支付宝的支付服务,那么它就会再发起一个HTTP请求到支付宝的对外服务器。它处理完整个逻辑之后,就会把相应的内容返回给Nginx,然后由Nginx返回给浏览器。
Mysql数据库,将各种数据有序的管理起来,并对其他应用提供统一的接口和服务。
2. LNMT架构部署
此处主要介绍搭建环境的思路,更详细的配置步骤不再赘述。
1) 申请虚拟机器
申请两台虚拟机A和B,机器A作为Nginx服务器+Mysql服务器;机器B作为2台Tomcat服务器。
2) 在机器A上安装和配置Nginx
下载并安装Nginx
配置环境变量
启动Nginx
3)在机器A上安装Mysql
下载安装包并解压
添加环境变量
初始化数据库
启动Mysql
4)在机器B上部署两台Tomcat
关闭防火墙和selinux
安装jdk环境
下载Tomcat并解压两次,目录不同
两台Tomcat建立软链接
修改其中一台Tomcat的配置文件server.xml,避免端口冲突。server.xml配置的是地址、端口、最大连接数、编译好的应用程序目录等信息
启动Tomcat服务
验证部署成功,即浏览器输入ip地址+端口号能成功访问
5)配置Nginx
配置负载均衡和两个Tomcat的反向代理
检查语法并加载Nginx
验证配置成功
总结
对于测试人员来说,对于这一整个机制需要理解,比如,各个工具的作用是什么,各个配置文件的意义是什么,各块的配置是怎么连起来的。
在搭建测试环境的过程中要多跟开发、运维沟通。测试环境的搭建和维护处在重要的位置,它的好坏直接影响测试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维护测试环境需要大量的精力,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需要我们大家积极配合。
它的优点是便于统计和分析,缺点是只通过一个方面考核了测试效率等,漏掉了很多其他因素。 那么该如何衡量测试人员的测试效率呢,以下给出一些效率计算的建议: 1、测试设计 测试设计的效率应通过三方面衡量。第一,要通过 测试用例数/测试功能点,考核测试设计的覆盖度;第二,要通过 测试用例的条数/编写时间,考核编写效率;第三,测试设计评审时发现的缺陷比例,即 测试用例缺陷数/负责的被评审测试用例总数,比率高则测试设计质量高。 2、测试执行 测试执行效率至少也应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衡量,这里只提及比较容易执行的考核方法。 第一,缺陷数。 考核缺陷数不应仅仅是缺陷个数,我们在测试执行过程所提的缺陷都是分等级的,这里以ABCD四个等级为例,A可定义为影响系统运行或影响核心模块测试的缺陷,B可定义为影响模块或子模块测试的缺陷和核心功能的缺陷,C可定义为一般功能缺陷,D可定义为建议类缺陷等。那么,我们在统计缺陷数的时候,应根据缺陷等级×相应的基数来计算缺陷总数。比如,缺陷数=A×1.5+B×1.3+C+D×0.8,这样我们缺陷数就避免了因缺陷数相同而缺陷重要度不同的争议。 第二,测试质量。 测试质量可以通过交叉测试和bug收敛度来考核。项目测试组,可根据测试计划适当的安排交叉测试,通过交叉测试的缺陷来衡量原模块测试人的测试质量。再通过每轮测试的bug数,按模块来衡量bug收敛度,收敛度高,则可侧面判断测试人员的认真程度和效率。如果没有交叉测试,则收敛度低为效率差;如果没有交叉测试,则收敛度低为该模块原测试人员的效率差,而交叉测试人员的效率高。 第三,缺陷分析。 测试中难免会有重复bug和无效bug,根据 有效缺陷数/缺陷总数 来衡量有效bug的比率,这里的缺陷均是ABCD类核算后的数量,比率高者,相对测试质量较高。 第四,客户反馈缺陷。 一般黑盒测试难免会有测试遗漏,根据客户要求和项目大小,一般遗漏缺陷不允许大于2个C类,D类不限。那么我们根据客户反馈的缺陷,分析bug的严重程度,可以侧面体现测试人员的测试质量。 第五,缺陷定位和可读性。 查看缺陷描述和问题定位。如果一个测试人员只会通过页面将现象表达出来,而无法定位这种现象是有什么引起的,或者无法定位该缺陷到底错在何处,那么可以判定测试人员只是做了简单的表面测试,并没有对所发现问题进行分析定位。比如,一般系统都会有报表,那么当测试人员发现报表数据不对时,应明确定位该类报表现在统计的是哪些数据,而正确的结果应该统计哪些数据,不是仅仅一句报表数据错误就over了。 可读性一般都不会有问题,每个测试部都会有缺陷提交的统一规范,正确表达出来还是没问题的。 第六,性能测试。 如果做性能测试,可仔细查看性能测试报告,有没有把客户关注的性能问题,很直观明确的分析,并得出结果反应在报告中。 如何提高测试效率呢? 以下给出一些可执行建议。 第一,测试负责人与开发负责人共同对项目进度进行商讨分析,作出合理的测试计划,并在测试执行过程中严格按照测试计划的进度和测试策略进行测试。 第二,测试人员尽早的进入需求理解阶段,充分理解需求文档。 第三,必要时做跟进测试,提高需求理解深度,可间接提高测试执行的效率;跟进测试,即系统测试之前的草稿版测试,需要与开发方沟通,让其协助来执行。跟进测试的目的不是发现bug,而是熟悉系统环境,助于需求理解和测试设计。 第四,尽量避免失败的接收测试。一次版本无法接收,会浪费很多人力和时间,还会影响测试人员的测试热情。 第五,任务分配合理化。测试负责人应根据项目组成员的经验和能力能个人因素,合理的分配测试任务,并将测试任务的模块和时间详细化,这样有助于提高整个项目的测试效率。 第六,测试工作从某种角度看,会很容易掺杂个人主观意见,测试质量也受测试人员的责任感的因素影响,所以,培养良好的测试风格,提高测试人员的责任感,也能间接提高项目的测试效率。
关于“如何搭建测试环境”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代兰]投稿,不代表空气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okongqi.org.cn/cshi/202504-1098.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空气号的签约作者“代兰”!
希望本篇文章《如何搭建测试环境》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空气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如何搭建测试环境”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如何搭建测试环境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测试环境是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