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孟浩然诗歌语言特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孟浩然诗歌语言特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孟浩然诗歌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呢?主要体现在哪里呢?下面跟着我一起来看看!
孟浩然,善为田园山水诗,与王维并称“王孟”。与王维诗作相比,在田园山水诗之外的创作上他的诗材远不及王维丰富,艺术手法也不似王维、李白等人千变万化,故引来苏轼的批评:“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尔”(引《后山诗话》)。《旧唐书?文苑传》及《新唐书》里记载的孟浩然生平经历很简单,一生只在张九龄幕府当过短时间的幕僚,仕途不济的他没有太白漫游天下的风流,没有老杜旅食京华十年,饱受人间冷暖的酸楚。他人生的大半时间在襄阳老家度过,在同时代人眼中他是“骨貌淑清,风神散朗”的隐士。一个人生阅历不丰富,作诗才情不算高的诗人能在众星璀璨的盛唐诗坛夺得一把交椅,得到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及杜甫“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的美誉,足见浩然之诗自有它的深意和艺术价值,本文探讨的仅是孟诗的语言艺术。诗歌创作大都与诗人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孟浩然也不例外。经历虽简单,但也包括待仕、应举、求仕、漫游和归隐等阶段。
一.待仕乡园期
年轻时候的孟浩然虽然徜徉在家乡的明山秀水间,但怀有积极的抱负。四十岁前,他一直读书习文,为应举入仕做准备。他的进取心,是不甘寂寞的盛唐士人昂扬向上风貌的体现。
《彭蠡湖中望庐山》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凝黛色,峥嵘当曙空。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淮海途将半,星霜岁欲穷。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
此诗作于行役之中,诗人从记行的笔调入手,为庐山的出场安排了突兀而震撼的背景。“凝黛色,峥嵘当曙空”,随着曙光的来临,宏伟的庐山在毫无准备的诗人面前出现了。它在江流之畔高耸入云,青黑的山石,在晓空中突兀峥嵘。“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一句中一个“喷”字就表现出极强烈的震撼力,把庐山在朝阳中的勃勃生机灵动传神的展示出来。庐山,这个在古往今来的文章诗作中最常用的意象,此时又一次生动而新鲜地展现出令人惊心动魄的魅力。诗作从行役的平淡入题,更强化了奇景乍现的惊异,在语言一前一后、平淡与震撼的交织中,诗人开拓出了奇特的诗境。
二.长安求仕不利期
身在生机勃发的大唐盛世,孟浩然也对社会对人生怀有积极的抱负和理想,曾到长安应举,并在《长安早春》中抒发及第后的欢喜,然而事与愿违。落第之后他不仅没有立即返回家乡反而选择留在长安等待新的机会,三载过去也终无结果。但他写下了《岁晚归南山》《留别王维》等不朽名篇。
《岁晚归南山》
北阕休上书,南山归弊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这是一首困顿失意之作,在“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的叹息里可以体会出孟浩然的独特个性:感叹自己是因为“不才”而见弃于明主。唐人对人生穷通的思考谈得最多的是“时”“才”“命”,没有对自己的才华失去信心的他此刻没有伤时叹命,只把失意归为“不才”足见他的胸襟和气度。“多病故人疏”一句既是作者对于得不到荐举的牢骚话也表达一种与世疏阔的情怀。本诗前四句语势陡健,后四句转入回味深长之笔。清人朱之荆称:“结句是寂寥之甚,然只写景,不说寂寥,含蓄有味。”(《增订唐诗摘抄》)总体来看,这首诗抒发了作者进仕无门的穷途失意之悲,但语言温厚,语意没有流于狭隘的怨刺,显示出盛唐士人慷慨磊落的精神风貌。经过了仕途磨练的孟浩然此时的诗歌创作风格虽无太大变化,但语言更加高妙,诗作内涵更加深厚,反映的精神面貌更加健朗。
关于“孟浩然诗歌语言特点”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南海]投稿,不代表空气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okongqi.org.cn/cshi/202504-1125.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空气号的签约作者“南海”!
希望本篇文章《孟浩然诗歌语言特点》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空气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孟浩然诗歌语言特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孟浩然诗歌语言特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孟浩然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