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诗歌中的时间与空间”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诗歌中的时间与空间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捕捉诗歌的“写作线索”,洞悉诗人的谋篇布局
线索,就是贯穿整个情节的发展脉络
以时间为线索。例如被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春江花月夜》就是以时间为线索来串联全篇的,即从月亮升起到月亮落下。在此过程中,通过描写春、江、花、月、夜来表现诗人的哲思。李白的《乌栖曲》:“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以时间为线索,即“乌栖时”、“半边日”、“秋月坠”等,表现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所以,咏史怀古诗多运用时间作为线索。
例如:(2011年全国卷)
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
问题: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
以空间为线索。这一类型在山水田园诗与送别诗中多有存在。例如王维的《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首联两句将四个地名勾连在一起,把江汉放在广阔的空间之中。颔联中,江水的汹涌澎湃、青山的隐现有无,在空间的安排上也是很讲究的。在古典诗歌中,将时间与空间捏在一起,以时空为线索也是多见的。
例如:(2015年湖北卷)
劳停驿
欧阳修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
问题:简要说明此诗前两联景物描写的时空变化。
参考答案:此诗前两联写景,时空变化丰富。从时间节点来看,可分为两个时段,第一联为舟行之时(白昼),第二联为泊舟之后(暮夜)。从取景空间来看,一句一景,富于变化。孤舟山曲、豁尔平川、树杪帆落、峰头月圆,远、近、高、低,布置巧妙。
以人物为线索。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明线是琵琶女不幸
(高考模拟题)
蓝田溪与渔者宿
钱起
独游屡忘归,况此隐沦处。
濯发清泠泉,月明不能去。
更怜垂纶叟,静若沙上鹭。
一论白云心,千里沧州趣。
芦中野火尽,浦口秋山曙。
叹息分枝禽,何时更相遇?
问题:这首诗是围绕着“渔者”谋篇布局的,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前六句是围绕着诗人喜欢渔者的居住环境,中间四句是写同渔者住宿的乐趣,最后两句是不忍心跟渔者分离。
第四、以景物为线索。例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歌从始至终一共出现了四次“雪”字。中心线索围绕着“雪”勾连全文。第一次是写送别之时的“奇寒之雪”,第二次是设宴饯别之时的“纷纷暮雪”。第三次是离别远行之时的“雪满天山”。最后一次是留别良久之后的“雪上马迹”。因此边塞的奇丽之景与离愁别绪被熔铸于一炉之中,用一个“雪”字来贯穿。
例如: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问题: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参考答案:“孤舟
第五、以情感为线索。例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全诗用一个“愁”字作为线索,将诸多意象“野”、“天”、“树”、“江”、“月”、“人”等联系起来。再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梦为线索,梦前是向往天姥的、梦中是天马行空的、梦醒是伤感的。
例如:(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问题: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再如(高考模拟题)
南海旅次
曹 松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问题:这首诗以什么为结构线索?是怎样表达作者感情的?
参考答案:作者以翻腾起伏的归思作为全诗的线索。着力突出登高、家信、月色、春光在作者心中激起的反响,来表现他羁留南海的万缕归思(乡思)。
诗歌中的“线索”将意象,抑或者说是作者的情思串联在一起,使得表面上看似毫无关联的意象有了内在的“沟通”,“线索”在使作品浑然一体的同时,也呈现了诗人独具匠心的构思能力,让读者能走进其创作的奥堂。
辽宁盘锦辽河油田第一高级中学 景慧颖(15842750861)
高中语文:诗歌中的“时空拓展”怎么理解。如《酒泉子》潘阆,他的梦境有时间拓展吗?谢谢
意象组合的技巧有很多,最为典型的是比兴和对偶。
比兴 ? 可以说比兴就是运用艺术联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象连接在一起的一种诗歌技巧。
这种连接是以一个意象为主,另外的意象为辅。作为辅助的意象对主要的意象起映衬、对比、类比或引发的作用。起前三种作用的是比,起后一种作用的是兴。用比所连接的意象之间的关系或明或暗,总有内在的脉络可寻。用兴所连接的意象之间的关系,没有内在的脉络可寻。
比的用例,如《诗经·卫风·伯兮》:“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朱熹曰:“冀其将雨,而杲然日出,以比望其君子之归而不归也。”李贺《老夫采玉歌》:“杜鹃口血老夫泪”,也是比,以杜鹃鸟的啼血比采玉老夫的泪水。兴的用例,如《诗经》王风和郑风各有一首《扬之水》,都以“扬之水,不流束薪”起兴,但兴起的内容不同。王风的那首是征人思归,郑风的那首是兄弟不和。可见兴所组合的意象之间并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
对偶 ? 可以把不同时间和空间的意象组合在一起。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李白《赠孟浩然》),上句写孟浩然的青年时代,下句写他的老年时代,时间的跨度很大。而这两句诗的意象就是靠对偶连接起来的。“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杜甫《春日怀李白》),渭北、江东两地相去甚远,意象也是靠对偶连接的。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时间和空间都有一个飞跃:一句是冬,一句是秋;一句是东南,一句是西北。因为有对偶在起连接作用,所以这两组不同时间、空间的意象放在一起,并不使人感到突兀。可见对偶是连接意象的一座很好的桥梁,有了它,意象之间虽有跳跃,而读者心理上并不感到是跳跃,只觉得是自然顺畅的过渡。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长忆”就是经常回忆,回忆当初所看到的人们倾城而出,到钱塘江观潮的壮观景象。“别来”句表达的是现时的情况,那壮观的情景如今只能在梦中重现,写了梦中的内容,也写了现时的处境。正因有“往日”、“现时”、“梦中”,体现出不同的时间和空间,这就是“时空拓展”。
关于“诗歌中的时间与空间”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夜灵]投稿,不代表空气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okongqi.org.cn/cshi/202502-160.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空气号的签约作者“夜灵”!
希望本篇文章《诗歌中的时间与空间》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空气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诗歌中的时间与空间”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诗歌中的时间与空间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捕捉诗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