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苏轼的《卜算子》解析”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苏轼的《卜算子》解析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苏轼的“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诗句源于他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译文: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有谁见到幽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飘渺的身影。
黑夜中的它突然受到惊吓,骤然飞起,并频频回头,却总是无人理解它内心的无限幽恨。它不断于寒冷的树枝间逡巡,然而不肯栖息于任何一棵树上,最后只能寂寞地降落在清冷的沙洲上。)
上阕写的正是深夜院中所见的景色。“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在漏壶水尽,更深人静的时候,苏轼步出庭院,抬头望月,又是一个多么孤寂的夜晚呀!月儿似乎也知趣,从稀疏的桐树间透出清晖,像是挂在枝桠间。这两句出笔不凡,渲染出一种孤高出生的境界。接下来的两句,“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周围是那么宁静幽寂,在万物入梦的此刻,又有谁像自己这样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只孤单飞过天穹的凄清的大雁呢?
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像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吗?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物我同一,互为补充,使孤独的形象更具体感人。
下阕,更是把鸿与人同写,“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这是直写自己孤寂的心境。人孤独的时候,总会四顾,回头的寻觅,找到的是更多的孤独,“有恨无人省”,有谁能理解自己孤独的心呢?世无知音,孤苦难耐,情何以堪?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这首词的境界,确如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作者“以性灵咏物语”,取神题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关于此词,历来不乏争论。其中“拣尽寒枝不肯栖”一句,多位注家以此为语病,原因是大雁栖息于田野苇从间,而非梧桐枝上。有另外的注家则以为,寒枝未必一定是指梧桐枝,也可以是苇枝;还有注家以为“寒枝”非大雁所栖,故“拣尽”亦“不肯栖”,并没有毛病。
不过,我个人以为,这争论并无实际意义,“孤鸿”本身是作者高度抽象的文学形象,是为表现主题而服务的,至于寒枝是梧桐枝或是芦枝,这个问题并不紧要,紧要的是——孤鸿是高洁脱俗的精神象征。
据说这首词涉及到一个美好的传说,苏轼夫人王氏早逝,他自己又受到诬陷,被贬到边远的黄州。黄州兵马都监姓温,他有个女儿聪慧贤淑,美貌绝伦。求婚的公子王孙、名人学士络绎不绝,温**却一概回绝。当她得知苏轼来到黄州时,私下里兴高采烈地跟人说:“我的丈夫应是这样的人。”
说来也巧,苏轼竟成了温家的邻居。温**每夜听到苏轼吟诗时,就蹑手蹑脚地走到院子里靠近苏家的那一侧,凝神静听。苏轼后来发觉有人窥听,推开窗子,见到的却是一个匆匆消失的少女倩影。时间长了,苏轼明白了少女的心思,去温家拜访时,谈起此事,温都监当场表明了女儿的心意。苏轼深受感动,说:“这是我三生有幸,我当请人做媒,结成百年之好。”
可是苏轼还没来得及找媒人,朝廷圣旨又到,再次贬他到潮州,限期赶到,否则,以抗旨论死罪。无奈,苏轼来不及与温**道别,就连夜动身了。提亲的事就这样被搁置起来了。几年之后,苏轼获赦北归,经黄州时,才知道温**早已因想念苏轼,一病不起,撒手而去了。
苏轼来到温**墓前,面对青蒿黄土,芳魂无处再觅,悲痛欲绝,和泪吟道:“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为着才学和品德去眷恋一个人,是一种很美的爱情。其激荡着活跃的情绪,可以使死亡复活,可以使沙漠里有人居住,可以使爱人的幻影重新显现……
乌台诗案这一巨大打击成为苏轼一生的转折点。而以此次事件为界,苏轼的诗词作品在创作上有继承也有明显的差异。在贯穿始终的“归去”情结背后,苏轼的笔触由少年般的无端喟叹,渐渐转向中年的无奈和老年的旷达——渐老渐熟,乃造平淡。
公元1082年,苏轼四十七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心情郁闷的他,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公务之余,他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苏轼在这时起的。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里曾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如今我们提到“寂寞沙洲冷”,便想到周传雄的同名歌曲,歌词里唱着恋人分飞,“当记忆的线缠绕过往支离破碎,是慌乱占据了心扉,有花儿伴着蝴蝶,孤雁可以双飞,夜深人静独徘徊”,“寂寞沙洲我该思念谁”,愿今日之后,听到这首歌,你也会想到蒙冤被贬黄州,与孤鸿惺惺相惜的东坡居士。
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出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译:残月弯弯挂在稀疏的梧桐上,夜深人静,漏壶的水已滴光。谁看见闲居的人在月光下独自徘徊?只有那时隐时现的孤鸿知道我的惆怅。
惊起的孤鸿不断回头探望,好像充满无人理解的幽伤。她寻遍了寒冷的枯枝不肯留宿,却躲到了寂寞清冷的沙洲上。
这是苏轼的一首名词《卜算子》。现在通行的各个版本的词选中都有一个小序:“黄州定惠院寓居作。”据史料记载,此词为神宗元丰六年(1083)作于黄州,定惠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岗县东南,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由上可知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
此词很受后人推崇,如《山谷题跋》有云:“语意高妙,似非吃人间烟火语。”,而“非胸中有数万卷书,笔下无一点俗气。”则不能到。但是,正因为此词的仙骨气质,历来争议很大。有一种说法最为有趣,现整理下来,以滋各位同道。
据《宋六十名家词.东坡词》载,此词还有一序,讲的是一个美丽而凄凉的故事。如下:
惠州有温都监女,颇有色。年十六,不肯嫁人。闻坡至,甚喜。每夜闻坡讽咏,则徘徊窗下,坡觉而推窗,则其女逾墙而去。坡从而物色之曰:“当呼王郎,与之子为姻。未几,而坡过海,女遂卒,葬于沙滩侧。坡回惠,为赋此词。
这段小序和苏轼的词一样写的仙气飘渺。
前半段写的虚幻迷离,要不是前面有段引言:“惠州有温都监女,颇有色。年十六,不肯嫁人。”,颇有点遇仙的感觉。
苏轼寓居定惠院,每到他深夜吟诗时,总有一位美女在窗外徘徊。当推窗寻找时,她却已经**而去。此情此景岂非正是苏轼词上阕所写:“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由此说来,句中的幽人该是指那位神秘美丽的女子,上阕则是记录此事了。
当时苏轼六十几岁,张先七十还纳妾,六十岁也不算什么的。我很愤慨他为什么不纳那个女子为妾,却物色王郎之子与她为姻,最终使她郁郁而亡。
这个女子好象是为苏轼而存在,在苏轼离开惠州后,女子就死去了,遗体埋葬在沙洲之畔。当苏轼回到惠州,只见黄土一堆,个中幽愤之情可想而知。于是,就赋了这篇著名的《卜算子》。由此可见,此首词的下阕是为了纪念那女子而写:“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篇序言,短短的数十个字,就婉娩道出了一个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真是精彩绝伦,令人拍案叫绝。
吴曾《能改斋漫录》云:“其属意盖为王氏女子也,读者不能解。张右史文潜继贬黄州,访潘邠老,闻得其祥,题诗以志之云:空江月明鱼龙眠,月中孤鸿影翩翩。有人清吟立江边,葛巾藜杖眼窥天。夜冷月堕幽虫泣,鸿影翘沙衣露湿。仙人采诗作步虚,玉皇饮之碧琳腴。”
这个记载好象是为了证明那个序言的真实性而作,甚至还有诗为证。且不论其可信度到底有多高,这个故事在当时深入人心是肯定了的。
现今一般以唐圭璋先生的注释为准,他认为此词上片写鸿见人,下片写人见鸿。
此词借物比兴。人似飞鸿,飞鸿似人,非鸿非人,亦鸿亦人,人不掩鸿,鸿不掩人,人与鸿凝为一体,托鸿以见人。
东坡又有诗云:“人似秋鸿来有信,去如春梦了无痕。”《正月二十二日与潘郭二生出郊游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并韵》。比喻人生来去如鸿雁,代代往复,生生不已。但一个人的经历又象春梦一样,去而无踪,难以追怀。可以作为对照。
这首词应该是有政治寄托的,周济论词主“有寄托”与“无寄托”之说,以为“非寄托不入”,而“专寄托则不出”。东坡此词能臻此境,在于“非因寄托而为是词”,乃“触发于弗克自己,流露于不自知。”,这正是苏轼的才学,气度,思想的体现呀!
关于“苏轼的《卜算子》解析”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龙梓晨]投稿,不代表空气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okongqi.org.cn/cshi/202504-10624.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空气号的签约作者“龙梓晨”!
希望本篇文章《苏轼的《卜算子》解析》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空气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苏轼的《卜算子》解析”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苏轼的《卜算子》解析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苏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