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一二九运动的资料.背景和创始人”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一二九运动的资料.背景和创始人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935年的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在中国***的领导下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史称“一二·九”运动。这是中国***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
示威游行:
12月9日,寒风凛冽,滴水成冰。在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在黄敬、姚依林、郭明秋等***员的组织和指挥下,参加抗日救国请愿游行的6000余名爱国学生涌上街头。走在队伍前列的是东北大学、中国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和北平市立女一中等校的学生。
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了全国学生的回应和全国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全民族的运动
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它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1935年12月9号中国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
历史意义:
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它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来到。
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了全国学生的回应和全国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扩展资料:
事件过程
1、走上街头
1935年12月9日凌晨,广大爱国学生的抗日怒火像火山一样爆发。东北大学、中国大学、北平师范大学等校学生举着大旗和标语,分别朝着新华门进发。
清华大学和燕京大学近千名爱国学生离城较远,到达西直门时,城门已被军警关闭,请愿队伍无法进城。两校学生就在西直门一带召开群众大会,向附近居民和守城军警进行抗日宣传。
上午10点半,新华门前汇集了中国大学、北平师范大学、东北大学等十多所学校1000多人的请愿队伍。新华门紧闭着,门前排列着警车和架着机关枪的摩托车,军警宪兵手持刀枪。
请愿学生高举着旗帜,手持标语,高呼抗日救国口号。推选董毓华、宋黎和于刚等12人为代表,要求面见何应钦,并提出反对华北成立防共自治委员会、停止内战、立即释放被捕学生等6项要求。
上午11时,何应钦的秘书侯成出来与学生会面,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一味敷衍搪塞,为国民党对日妥协对内反共政策百般狡辩。同学们对其答复极为愤慨,振臂高呼“打倒卖国贼”,“请愿不成,我们示威游行去”,宋黎被推举为游行队伍的总指挥。
当游行队伍行至西单牌楼平津卫戍司令部附近时,遇到军警的阻拦和袭击。同学们不畏强暴,高呼抗日救国口号,继续前进,队伍也越来越壮大。
北京大学的许德珩、中国大学的吴承仕等教授和当时在燕京大学任教的斯诺夫妇也参加了游行示威。国内外许多报社的记者随行采访。队伍经西四、护国寺、地安门、沙滩抵达王府井大街时,已扩大到四五千人。
王府井大街南口布满了军警,挥舞皮鞭、木棍,抽打手无寸铁的爱国学生。同学们与军警展开了搏斗,当场有数十人被捕。在国民党当局的镇压下,游行示威队伍被冲散了。
2、救亡怒潮
“一二·九”的抗日怒吼,震撼了古都北平,很快传遍了国内外。中共北平市临时工委、北平市学联及时总结,对下一步行动进行部署。
12月11日,全市各大中学校学生联合起来罢课。国民党当局对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极为恐慌,下令严禁学生的爱国行为,还派军警封锁一些重点学校。
中共北平临时工委获知国民党当局不顾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反对,决定在12月16日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决定在这一天举行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
12月16日凌晨,1万余名北平爱国学生陆续走上街头,一场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大示威爆发了。示威游行队伍共分为4个大队,分别由东北大学、中国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率领从不同方向前进,途中冲破军警的封锁阻拦,最后在天桥会合。
上午11时许,北平爱国学生和广大工人、农民、市民3万余人在天桥召开市民大会。会场旗帜飘扬,“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汉奸卖国贼!”“反对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的口号声此起彼伏,响彻天空。
市民大会结束后,1万多名爱国学生整队向前门方向行进。学生们手挽着手,不断高呼抗日救国口号,向街道两旁的市民和行人散发传单。市民们热情支持学生的爱国行动,有的送来开水和食物,有的自动加入了游行队伍。
游行队伍抵达前门时,遇到大批军警和保安队的阻截,爱国学生就在前门火车站广场举行第二次市民大会。大会决定继续进内城示威游行,并派代表与军警交涉,要求打开城门。
当局为了分割示威游行队伍,答应让一部分学生从前门进城,但大部分学生须从和平门和宣武门入城。下午4时,黄敬率北京大学、中国大学等校部分同学由前门入城后,城门马上关闭了。清华大学、燕京大学、东北大学、北平大学等校同学沿着西河沿赴和平门和宣武门。
但城门都已紧闭,同学们多次试图撞开城门,均未成功。后来几经交涉,军警答应以清华、燕京大学的队伍先撤走为条件,可以打开城门让其他学校的学生入城。
此时已是晚上9点多钟,当两校队伍离开后,城外四周的路灯全部熄灭,大批军警挥刀舞棍从四面八方向学生扑过来,许多人遭到毒打。
由前门入城的学生想去宣武门接应,当走到西单绒线胡同西口时,遭到大批军警扑打,数十名学生被砍伤,街道上血迹斑斑。在“一二·一六”大示威中,全市学生共有22人被捕,300余人受伤。
3、声援北平
北平学生的爱国斗争,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揭露了国民党当局的卖国行径,得到了各界爱国人士的支持响应,促进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
12月18日全天,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大学的校长,联名要求释放被捕学生。同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向全国工人紧急呼吁援助学生救国运动,各地工人纷纷举行罢工,支持学生斗争。
20日,共青团中央发表宣言,号召青年学生深入到工农群众中扩大抗日救国运动。各地社团组织纷纷发表通电和宣言,声援北平学生爱国运动。宋庆龄、鲁迅、马相伯、沈钧儒、王造时、邹韬奋、陶行知、章乃器、李公朴、史良等爱国知名人士纷纷表示支持。
宋庆龄从上海寄给北平学联100多元钱,作为开展抗日救国工作的费用。鲁迅于12月18日至19日夜,撰文热情赞扬爱国学生的英勇斗争精神,并寄以“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殷切希望。
12月26日,陕甘苏区各界民众举行集会,声援北平和各地学生的抗日救国运动。在北平学生爱国运动的影响下,全国各地学生群起响应。一时间,在黄河两岸,大江南北,到处响彻抗日救亡的号角。
两次游行示威之后,在党的领导下,北平学联成立了南下扩大宣传团,深入工厂农村,发动各地工农士兵群众开展反日反蒋斗争,也使爱国学生们得到了锻炼和教育。
1936年,南下扩大宣传团在北平召开团员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民族解放先锋队(后改名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这是党领导成立的先进青年组织。它的诞生和发展,大大推动了“一二·九”运动的深入发展。
在中国***的领导和号召下,由北平爱国学生首倡,迅速席卷全国的“一二·九”运动,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参考资料:
一二九运动标志着什么的到来(一二九运动的背景和意义)
“一二·九”运动。
一二·九运动 又称为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
12月12日,北平学生举行第5次示威游行,高呼"援助绥远抗战"、" 各党派联合起来"等口号。这是中国***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
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它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来到。
扩展资料:
“一二·九”运动的背景: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东北以后,接着向华北发动了新的侵略。1935年下半年,日本帝国主义进一步控制察哈尔,并指使汉奸殷汝耕在冀东成立傀儡政权。
国民党政府继续坚持不抵抗政策,指派宋哲元等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以适应日本所谓“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
在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中国***于8月1日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起来抗日救国。
12月9日,北平学生数千人在中国***领导下,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反对华北防共自治运动”等口号,从四面八方涌向新华门,向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请愿,并向北平分会提出六项要求:
(一)反对所谓防共自治运动;
(二) 公开宣布中日之间交涉经过;
(三)不得任意捕人;
(四)保障地方领土安全;
(五)停止一切内战;
(六) 要求言论、集会、结社、出版自由。这些爱国的正当要求遭到国民党当局的无理拒绝,爱国学生当即举行示威游行。国民党政府出动大批军警镇压,打伤和逮捕了很多学生。
第二天,全北平市学生实行了总罢课。12月16日,北平学生和市民三万多人,在天桥举行市民大会。
大会通过了“不承认冀察政务委员会”、“反对华北任何傀儡组织”、“收复东北失地”等决议案,并举行了示威游行。在广大群众压力下,原定于12月16日成立的“冀察政务委员会”被迫宣布延期。
百度百科——一二·九运动
1935年12月9日,“一二·九”运动在北平爆发。图为被军警挡在北平西直门外的近2000名燕京、清华等大、中学学生,就地召开群众大会,发表抗日演讲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侵略者加快了蚕食中国领土的步伐。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不断侵犯我国华北地区,策动所谓华北五省“防共自治运动”,成立傀儡政权,遭到全国人民的坚决反对。1935年12月9日,北平市大中学校学生联合会领导上千名学生举行抗日救国示威游行运动,提出停止内战等6项要求。在中国***的领导和号召下,席卷全国的“一二·九”运动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一二·九”运动爆发的背景:华北事变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蓄谋已久。1931年,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由于国民党政府下令不准抵抗,日军很快占领了东北全境,直逼华北。1935年7月6日,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遵照蒋介石的旨意,签订了屈辱卖国的《何梅协定》。华北局面势如累卵,危在旦夕。
1935年11月,日本帝国主义又策动汉奸殷汝耕等在华北五省搞所谓“自治”,逼迫软弱的国民党政府接受“华北特殊化”。蒋介石政府仍一味坚持其“不准言抗日”的政策。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和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妥协退让,让各界爱国人士痛心疾首,也极大地激发了广大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他们为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危亡而日夜忧虑。
“一二·九”运动的思想准备:《八一宣言》的发表
随着日本侵略势力不断扩张,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面对民族危亡,中国***适应形势变化提出了“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帝出中国”的主张。
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中共中央的名义,在莫斯科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呼吁各党派、各军队和各界同胞,均应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国力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组织全国统一的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一致抗日。《八一宣言》的发表,为抗日救国带来了希望,指明了方向,成为学生运动的精神武器。
1935年11月13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28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抗日救国宣言》,重申共同抗日的主张。这些宣言的公开发表,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各民族各阶层人民对抗战时局的清醒认识,特别是让站在时代潮头的青年进步学生自觉自愿地了解并接受了中国***的抗日救国主张。
“一二·九”运动的组织准备:中国***的领导
“一二·九”运动中,中国***是实际的组织领导者。1935年11月,以李常青、彭涛等为领导成员的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成立。在临时工委领导下,北平市大中学校学生联合会成立,彭涛实际负责北平学联工作。可以说,“一二·九”运动是在临委领导下的学联组织发动的,他们在学生运动的计划安排、队伍指挥、学校联络和战斗部署等方面起到了核心作用。天津、上海、南京等大中城市的抗日救亡运动,也是在以地下党为核心的群众团体和学生会或学生社团领导下发动的。
学生在游行示威时,奋起抢夺反动军警的水龙
“一二·九”运动的经过
1935年12月9日,在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在姚依林、郭明秋、黄敬、宋黎等***员的组织和指挥下,东北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等10多所高等院校和中学的几千名学生涌上北平街头,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游行。游行队伍遭到手持水龙、大刀、皮鞭、木棍、枪柄的国民党军警袭击,30多人被捕,数百人受伤。12月16日,学联再次发动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并实行全市总罢课。
北平学生的两次游行示威,极大地触动了各地学生和各阶层人士。北平学联派出代表到上海等地进行串联活动,争取全国各界的支援。从12月11日开始,天津、保定、太原、西安、济南、杭州、上海、武汉等城市先后爆发学生抗日集会和示威游行。各地工人纷纷罢工,上海文化界人士发表《上海文化界救国运动宣言》,成立了上海文化界救国会和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同时,海外华侨和在外国的留学生团体也发表宣言,支持国内人民的爱国行动。
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学生运动的成果,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彭涛、黄敬、姚依林、郭明秋、黄华、宋黎等同志研究决定,“利用罢课及寒假这个空隙到农村去,组织平津学生南下扩大宣传团,把抗日救亡的学生运动发展成抗日救国的人民运动”。
“一二·九”运动的抗日怒吼,震撼了古都北平,抗日救亡的烈火在全国各地熊熊燃烧起来。从12月11日起,北平全市各大中学校学生联合起来罢课,天津、杭州、上海、南京、成都、重庆等30多个大城市的学生相继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集会和示威游行。12月18日,全国各地工人在中华全国总工会的紧急呼吁和号召下举行罢工,支持学生斗争。12月26日,陕甘苏区各界民众举行集会,声援北平和各地学生的抗日救国运动。海外华侨也以各种方式支援学生,世界学生联合会也大力声援。一时间,抗日号角响彻神州大地。
“一二·九”运动的影响:为青年运动指明方向
“一二·九”运动为之后的中国青年运动指明了正确的政治方向。这个正确方向就是,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团结,实现青年学生同***结合,并且在运动中实现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在“一二·九”运动中,党的外围组织中的党员、团员和先进分子利用这些外围组织或学生社团,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和抗日救国主张,逐步提高了学生的政治觉悟。
知识分子和工农群众相结合是中国青年运动发展的必由之路。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虽是反帝反封建的一个重要方面军,但光靠学生青年是不能战胜敌人的,还需要团结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工农大众。
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结合,在“一二·九”运动中最突出的是组建平津学生南下扩大宣传团。1936年1月,南下扩大宣传团成员约500人从北平出发,冒着生命危险,深入河北农村,通过召开民众大会和座谈会、演抗日话剧、教群众唱救亡歌曲等各种方式,号召民众起来抗日救国。
“一二·九”运动继承了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广泛地宣传了中国***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抗日主张,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关于“一二九运动的资料.背景和创始人”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寒荷]投稿,不代表空气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okongqi.org.cn/cshi/202504-11746.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空气号的签约作者“寒荷”!
希望本篇文章《一二九运动的资料.背景和创始人》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空气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一二九运动的资料.背景和创始人”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一二九运动的资料.背景和创始人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